睿途观 | “技术时代”的乡创与民宿革命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ONE
一
技术时代的乡建,民宿成为都市治愈系
从新农村建设到中国梦支撑下的美丽乡村、新型城镇化,乡村建设从零点时代过度到技术时代。逃离都市、移居乡村,做新乡民、园田园梦,助推各类民间资本进入乡建领域。
在这样的背景下,乡建运动如火如荼:资本方来了、艺术家来了、文青来了、建筑师来了、室内设计师来了…..
民宿,变成了乡建与乡创的主题,变成了都市治愈系!
民宿,成为无重量级资源地区的救命稻草!各地政府开始编制民宿产业规划、大力支持民宿建设。
长三角已是中国民宿最蓬勃、最有活力的区域。而更多的金融机构、风投、酒店、投资转型者、民宿大咖、民宿联盟等各种身份携带大资本,在情怀的火上浇油,民宿热不可挡。
TWO
二
谁的乡愁,莫干山真是中国乡建的蓝本吗?
看得见山、望的见水、记得住乡愁!
于是,乡愁成了网红,民宿成了IP。
1、乡愁?
乡愁是离开了农耕文明的城市人的乡愁、文化人的乡愁、现代人的乡愁。这种乡愁,如果硬压在农民的身上,是错误的。如果我们为了我们这种乡愁让农民一定要保留那种生活方式,为我们而存在,这是非常不人道的,也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基本伦理。
——刘思敏
“碧山计划”的审美是极精英主义的;试图取悦的是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趣味、是从喧嚣都市短暂离开后能看到"盛开的油菜花"。
——周韵
乡建的目标,不是把乡村建设成旅游目的地,乡村是家园,家园是回归的方向,而终究不是度假地。这样的乡村更有旅游价值,也会更有魅力些,更能搁置乡愁。乡愁是对精神家园的执着。乡建的成功在于家园的建设。首先要能够让年轻人回归家园,城里人也能够在乡村安家。
——王磊
从新农村建设开始,乡村的内在机体被损伤并没有纳入建设前决策者的考虑范畴,没有人考虑乡村的感受。
总结
乡建的根本,是社会性和产业性的统一。民宿是一种微观载体,它对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解决城乡差别、实现以旅促农、兴农、富农还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2、 莫干山模式的适配度
莫干山的“洋家乐”,已经成为一个现象。以裸心谷为中心向周边辐射,莫干山麓现已形成了一个“洋家乐”群落。资料显示,目前已建成并开业的“洋家乐”有35家,另有30多家正在建设中。
“洋家乐”的兴起与发展,给莫干山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游客资源。短短几年,莫干山里的“洋家乐”就吸引了50个国家300多座城市的游客慕名来访。
大量游客的入住与消费,也间接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莫干山模式,脱离地处长三角的区域优势来说,一是有投资者的偶然带动性、二是有小隐避世度假的历史承袭性!我们可以学习德清县在民宿业发展、乡村旅游发展方面的引导政策,但是不能完全复制和克隆。
村庄的差异性太大,跟城市的小区完全不同。农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生态伦理文化宗族都包括其中,还有地形地貌产业结构。理念和技术可以借鉴,但不可以盲目复制。
THREE
三
新乡贤引领下的乡创探索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解释材料”中这样解释:“乡贤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在乡村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善等特点。借助传统的‘乡贤文化’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以乡情为纽带,以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嘉言懿行为示范引领,推进新乡贤文化建设,有利于延续农耕文明、培育新型农民、涵育文明乡风、促进共同富裕,也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意义上的乡贤。而从乡建的社会性出发、乡创的引领性出发、乡村旅游的开发与运营可行性出发,目前来自乡村又回归乡村投资建设的人是新乡贤,比如莫干山乡建代表性人物朱胜萱老师、比如前几年碧山共同体的发起人策展人欧宁、比如参与台湾桃米村灾后重建的台湾新故乡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廖嘉展。当然更重要的是比他们更了解农村的基层干部,比如陕西袁家村村书记的郭战武。
在这里提新乡贤时代,更重要的还是回归到在地化与社群经济运营的乡建乡创道路上来。所谓的社区营造,在中国大陆乡村,最根本是确立新时代下的乡村社会结构和如何引导村民回乡创业。第一代打工者愿意在村庄盖房子,因为那是他的家。而80、90后的第二代农民工,他们十几岁就离家打工,“融不进的城市,回不去的乡村”的尴尬境地。他们这种双重的精神失落产生的社会问题已经显现,如何改变,通过现在的旅游开发吸引他们创业创新,就地就业并产生故乡家园的归属感。
生活还在继续,所有空间都可能打开……
乡创的道路还很广,不局限于民宿和度假村!
• end •
文 | 睿途创新学院
图 | 网络
图文编辑 | 夏小吖
往期精彩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由睿途旅创原创发布
转载请联系后台,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投稿/商务合作:sales@retourism-cn.com
○
○
长按关注睿途旅创
小创意改变大旅游
研发 | 运营 | 孵化 | 平台
睿途旅创
中国旅游创意产业孵化器
未来已来,睿者同途!